耀世娱乐

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业务范围 > 业务范围

“断骨增高术”被滥用, 有人术后再也无法正常行走……

发布日期:2024-09-02 05:57    点击次数:170

最近,一些“医托”利用身高焦虑等话题,通过社交平台宣传“断骨增高术”,让这类手术再度引发关注。“医托”声称手术可以实现“长高”的梦想,却闭口不谈其风险。一些消费者深受其害,出现“长短腿”、脚踝神经损伤、骨髓炎等问题,严重的甚至无法正常行走。

“断骨增高术”究竟是如何操作的?存在哪些风险?什么情况下才能进行该手术?

肢体延长术有严格适应证标准

操作风险高、术后危害大

业内普遍认为,“断骨增高术”是一种极端且风险极高的手术方法。

“断骨增高术”的原理是使用骨科截骨术,在小腿或大腿把已经闭合的骨生长线重新“打开”,并在体外安装一种具有牵伸作用的肢体延长器,根据每个人的组织再生能力和特点,每天以0.5毫米到1毫米的速度将肢体缓慢延长。而延长的方法就是使用工具旋转肢体延长器,起到牵引拉长的作用。我国严令禁止健康人进行这一危险手术。

然而,实施“断骨增高术”后出现问题的案例并不少见。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骨科手足外科副主任许庆家曾接诊过这样的患者,“患者术后腿部疼痛,或走路步态不好,行动不便,劳动能力、生活能力受到影响。十多年前,我国主流的医生,包括媒体基本否定了‘断骨增高’。绝大多数医院和医生都是知道的,但仍存在不正规的操作”。

许庆家介绍,所谓的“断骨增高术”源自20世纪发明的“骨延长术”(全称“伊利扎洛夫骨延长术”),主要应用于骨科因创伤、疾病导致的骨头缺损、病变、畸形,或者肢体严重不等长等病理性疾病。“先在骨生长的部位切断,打上外固定架,一般每天延长1毫米左右,一个月就能延长2到3厘米……”

这种手术有严格的适应证标准。原卫生部2006年发布关于对“肢体延长术”实施严格管理的通知明确:肢体延长术是一项骨科临床治疗技术,不属于医疗美容项目,必须在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

在适应证范围内,技术熟练的医生是比较有把握的。但违规开展增高手术的机构,往往缺乏资质和相应的技术水平,风险更高。

许庆家表示,对于正常的肢体,如果短时间内延长几厘米、10厘米甚至更多,延长的是骨头,相应也会带来周边神经、血管、肌肉的问题,继而容易产生一些病变。

“医托”通过社交平台宣传拉客

涉事医院和“医生”已被立案调查

近日有媒体报道,有人在“医托”的介绍下在山东菏泽一家医院进行了“断骨增高术”。患者术后关节疼痛僵硬,膝盖无法伸直,无法长时间走路和站立。目前菏泽已对涉事医院和所谓“医生”立案调查。

针对“医托”通过社交平台发布“断骨增高术”相关信息引流、拉人的乱象,贴吧、快手及抖音等多个社交平台表示,已展开排查,涉事多个账号已被处理。

十多年前就被指出风险和危害,要求严格规范,如今仍有受害者出现。这背后也反映出了不少人的“身高焦虑”。

专家:重视寻找病因

切忌采取极端方式“拔高”

暑假期间,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有不少孩子和家长因为身高问题前来求诊。主任医师宋福英认为,其中有一部分属于不必要的焦虑。

宋福英:有三分之一的人是没必要来的。有人觉得自己在班里属于矮的,但实际上身高在同龄人的正常范围内;有人觉得自己长得慢,但其实是他没有做记录。

宋福英介绍,有一些家长专门给孩子挂号问诊,只为了拍片测骨龄,想知道还能长多高。但其实有一部分孩子因甲状腺功能减退等,身高明显低于正常水平,没有及时就诊。

宋福英提醒家长,做好孩子的身高记录,如生长速度符合各年龄段的正常水平,不用着急就诊。

青春期之前的孩子,一年至少生长近5厘米;

3岁以内的孩子,一年至少要长7厘米;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一年至少要长6厘米。

这是一个大致规律,稍有偏差也不见得是有问题,但有必要到医院让医生研判。“青春期前的孩子,每年生长4厘米也不见得是生病了,但生长5厘米以下,建议还是来医院排查一下,别耽误治疗。”

宋福英表示,身高受遗传因素等影响,存在正常的个体差异,家长和孩子无需过分焦虑,更重要的是通过身高状况及时发现问题。

宋福英:关注导致孩子长得慢或个子矮的原因是否严重,如果是甲状腺功能减退导致的个子矮,会影响生活质量,生长激素缺乏,会影响个人代谢。重视矮小病因的寻找,而不仅仅是为了改善身高。

专家提醒,人体骨骼生长板一旦闭合,基本不具备再长高的能力,建议公众理性看待身高,切忌采取极端的方式。